您的位置: 首页 >经典诵读>阅读广角> 详细内容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中国知网 发布时间:2024-06-12 19:31:33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兴趣、语言能力及语言综合素养的培 育,学生核心素养现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导向。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略学 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课堂阅读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清晰,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够合理,而且部分教师在选择 阅读方式时忽略实际学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造成学生阅读兴趣薄弱、阅读效率低及能力差等问题。对此,本 文以学生核心素养内容为理论指引,提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培育目标,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教学应用策略,旨在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创新教学    师生互动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理论学科, 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  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语言素养、开阔学生视野  及丰富学生文化储备,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而言意  义深刻。新课程改革中指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习习惯、健康生活、责任担当,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契  合学生培育规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育  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小  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这对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达成当今社会对  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  语文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小  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语言交际表  达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及自主学习能  力等。小学语文教师应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阶段  性特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培育导向,对阅读课堂教  学目标进行优化;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动力,满足不同学  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  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一、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目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主要包括语言 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 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 教学板块之一,为学生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提 供了培育途径。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进一步细化、落实,主要包含学生语 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文字识读、文辞规范、 文化意识和批判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  学生正确、流利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  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技  巧,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培养文  学鉴赏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  力,提高对文学的认知与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文学创  造力;培养文字识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  字识读技巧,包括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此外,培养  规范语言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时的修辞水  平,使其语言表达更加精准、生动;培养文化意识会  拉近学生与语言的距离,增强其对传统文化和地方  文化的认同;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掌握有效  的学习语文的策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策略

为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 合实际学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深度研究小学生 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具体可以从阅读内容合理选 取、语言交际能力提升、阅读逻辑思维培育三方面入 手分析,其教学案例探讨过程如下:

(一)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合理选择阅读 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思维的关键 是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针对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同时, 教师在阅读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持续关注学生的进步,并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儿童  的学习特点。多数小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好奇心  强、持续性低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吸  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为小学语文教育持续注入神秘  感与趣味性,教师需要准备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材料, 包括故事、诗歌、新闻报道等,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  识的丰富性。不同主题和文体将有效改善单一文学  体系带来的枯燥与乏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讲授为例,小学语文 教师可以试着引入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充分激发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持续提升学生阅读 理解能力。在确定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后,教师 还应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思维启发和引导力度,可以 通过提问、反问、归纳及举一反三等思考方式,提升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度,逐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 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应严格选取并运用优 秀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情节、人物和主题,并 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 其想象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绘本通常以图文结合的 方式讲述故事,文字和图片交叉融合,展现故事的深 刻内涵。这种形式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助于他 们理解绘本故事。

(二)基于实际学情和发展目标,设置多样化语 言交际活动

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要培 养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阅读、写作、口语表述、语法 以及创造性等方面入手,要帮助学生积极接受他人 对自身语言表达的反馈,并逐步改进。提升语言表 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学习应用课程,加强语言知 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不断实践。

例如,在讲解绘本《小王子》时,可引导学生独立 阅读,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小王子和小狐狸 的内心情感,结合文字部分的表达,深入理解小王子 和小狐狸两个形象的特点,并用语言来表达这些特 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同 时,还要鼓励小学生通过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等方式 参与课堂,督促小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其表达清晰的习 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开展一些 课堂讨论活动,全面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 感受,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同时为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于提升小学生的 表达能力也有较大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 进行分组,提升一些有趣的话题,让他们自由讨论和 交流意见。教师还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参与讨 论,并对他们的表达给予积极的反馈,促进学生合作 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特征,合理设置 教学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 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 教育任务,需要结合多种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师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在阅读或学习中 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文本或知识的好奇心。以《狼 牙山五壮士》一文讲授为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 完故事后,询问学生故事中人物的动机或事件的可 能影响,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 成全面的观点,正确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出发 点,发现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

除了好奇心和思考角度,教师还需要着重考虑 推理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导 学生分析文本、图片或实际情境,培养他们的推理能 力。为了提升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 在自习课组织辩论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表 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意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 辨别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在课本教学中引导学生进 行创造性思考,要求他们在故事结尾设计一个不同 的结局,或者想象自己成为其中一个人物会做出怎 样的选择。

比如,在学习《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小红帽会相信狼? 她有没有其他选择吗?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故事中的 人物行为和动机,推测小红帽可能的心理状态,以及 可能的结局。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辩论,增进对 故事背后含义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运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 习汉字和词语;采用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和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 通过视听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语文 学习效果。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 方法,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和场景中,激发他 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 语态时,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的时间旅行故事情境,学 生扮演主角,穿越时空参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接 着对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安排每个小组扮演不同历 史时期的角色,如古罗马人、维京战士等,引导学生 在角色扮演中运用过去时态来进行交流,要求每个 小组在情境中遇到特定事件时,需要用过去时态来 描述和讨论,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他们在某个历史时 期发生的活动、经历或故事情节。同时,教师要引导 学生学会交互式学习,利用虚拟实境或电子白板,让 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互动,选择正确的动词过去时态 形式,并纠正错误,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提供学生在 情境中运用过去时态的表现反馈,鼓励他们互相评 估和改进。

2.游戏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 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 力,并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参与和探索。

部分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直接理解人物情感,教 师可以在不影响日常教学任务开展的情况下将故事 情节或文学作品转化为课外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扮 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这一活动方式 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情 感。对于那些语法和词汇基础薄弱的学生,小学语 文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相对复杂的词语拼接游戏,让 学生通过拼接词语来构造新的句子或段落,培养他 们的词汇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语文教师 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采用团队或个人竞争的方 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升小学语文 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 的消化与理解。其中,最常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 式是使用幻灯片或故事动画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主要 场景,通过视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同时教师 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关键 事件、角色行为和情节转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亲身感受到故事情节中角色的 情感和冲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另外,可以采用虚 拟实境技术,将学生带入故事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 地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其学习体验。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上多进行多媒体展示和相 关技术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电脑,制作有关故事情节 的图文,并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当然,教师也可以 在班级群中分享学习资源链接,为学生提供在线绘 本、故事动画和词典等学习资源,让他们在课后深入 学习。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于综合性 语言人才的应用需求与日俱增,对此,小学语文阅读 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特征,以学生核心素 养培育内容为指导,以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持续创 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及教学手 段,使得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夯实、语言应用能力得 到强化,最终形成创新性语言和辩证思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