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经典诵读>书海感悟> 详细内容

读《呼兰河传》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8 08:14:22 浏览次数: 【字体:

读《呼兰河传》有感

刘沫蕾 郭巷实验小学 五(4)班  指导老师:何梦婷

《呼兰河传》——一本出自萧红之手的书,一个经常萦绕在我耳边的书名,一个围绕呼兰河而展开的故事。在这故事中,我的心有了一丝丝的抽动:或许是因为那个充满光明的祖父的园子;又或许是那光明中夹杂的些许黑暗,使我有所感有所悟;更或许是萧红最后的那一抹淡然牵动了我的心弦……

《呼兰河传》诉说了萧红幼年时期的乡土人生,也倾诉了那个小城故事。我的老师常说:“萧红的一生并不美妙,呼兰河便是她一生的剪影。”在这充斥着悲调的沉闷的氛围中,童年,便是萧红唯一的快乐——有疼爱她的祖父,有充满光明的漂亮的园子,如同黑暗中的一缕光明,轻轻推开她人生中的阴影……使我感触最深的,大概就是幼年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故,那个和我的家乡一样的地方。萧红祖父的园子里,充斥着欢声笑语,一切的一切都是明亮的;而我的家乡,也有那样明亮欢乐的园子,承载了幼年时我的欢声笑语。而深藏在这明亮之下,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却是第五章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的折磨而死。

想来,大概正是这绚烂多姿的园子与那一幕麻木、落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当我读到相关部分的时候,心口一跳,脑中一愣,印象颇深——那些人们没有同情心,对所有的事情都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总是一次次的让我寒心。可我转念一想,他们虽然很可气,但也很可悲,因为他们固步自封,那些村民们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导致他们的思想并不开拓,害怕外面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害怕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不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不去开拓他们的思想。小小的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书中所描述的时代,也无法再感同身受;我看见的,只是观看历史纪录片亦或长辈口中听过封建时候的情形。于是我想,书中那些故步自封的人们,做出的一些令人深恶痛绝、无比气愤的事情,便老人们口中的因和果

气愤之余,我也总想: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不是他们能够欺负人的原因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做的是错的,总是“善良”的提出他们的建议。他们是受害者,也是被害者。正如看书时父亲为我举的一个例子:厦门的陈水总,他便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长期的被蔑视、被冷漠对待,使得他越发无助,最终纵火导致40多人遇害。至此,抱着书本的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

《呼兰河传》中,我快乐童真和童年,也到了“吃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的思想观点,就是这些,毁掉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像萧红在尾声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